《三国志》
《二十四史》 第四个是《三国志》。
《三国志》的作者是陈寿。
陈寿的家乡是巴西县安汉县,也就是今天的四川省南充市。
陈寿同志自幼酷爱读书,还拜当时著名文化学者谯周为弟子。
谯周是当时蜀汉王朝最顶尖的学者。就连当时的蜀汉丞相诸葛亮,也和他是好朋友。可见这位老师确实很有才华。
在名师的指导下,再加上我们陈寿同志的聪明才智,他的学习成绩相当不错。
习武后被卖给皇家。
当时汉朝灭亡,天下为魏、蜀、吴三分。作为一个有志青年,陈寿自然要选择一家公司去工作。
一是为了生活,二是为了理想,三是自己这么多年没有白学。
虽然市面上有三个公司,但陈寿基本上没有选择。
(乔周图片)
首先,他是巴蜀人,在外地工作风险大、压力大。陈寿不愿意这么做。其次,他的老恩师乔周与诸葛亮是互相崇拜的好兄弟。他们的师父和蜀汉的关系如此密切,陈寿如果不加入蜀汉有限公司,岂不是背叛了师父?
于是,陈寿毫不犹豫地敲开了蜀汉政权的大门。
当陈寿去蜀汉办事的时候,刘裕周的角色已经完成了,诸葛亮也收到了饭盒。我们比较熟悉的三国人物基本上都是该有的酷。
此时的蜀国皇帝是刘豫州的肥头大耳儿子刘禅。蜀国有两个核心人物,一个是黄皇皓,一个是姜维。
天水江博月我们都很熟悉。他是伟大的诸葛亮的嫡传弟子。他率领军队,保护蜀汉家国,也开拓疆土。
黄浩同志在后三国时代的历史上有点冷门,很少有人知道他。
不过,读者们这也难怪,因为黄皓是一位长期生活在皇宫里的太监。他的主要工作是侍奉皇帝。他基本不出门,人气肯定低一些。
(刘禅图片)
刘禅这个国王,心地善良,但智商太低了。
当赵云在长坂坡浴血奋战时,刘禅在千军万马中七进七出的时候,还领先赵云半个身子。然而,刘禅无法欣赏这些早期蜀汉创业伙伴的热情。
桃源的生死誓言、虎牢关前一战的功名、徐州、荆州的流离失所、赤壁之战的熊熊烈火、鼎鼎京仪的豪迈雄心、白帝城的孤注一掷的托孤…… 。
这些场景、悲歌场面,年轻的刘禅无法理解。
兴汉灭魏?这是什么?刘禅不懂,刘禅也不在乎。
大多数时候,他只是坐在华丽的龙椅上,看着文武百官跪倒在地,听着臣民高呼万岁,然后度过这极其无聊的日复一日。
毕竟,人和人是不同的。
诸葛亮离开岐山六年,为蜀汉奋发图强。刘禅丝毫不为所动。相反,他常常因为李严的挑拨离间而怀疑诸葛亮。
后来,姜维继承诸葛亮的遗志,继续北伐。刘禅也不领情。反而因为宦官黄皓的谗言而屡次疏远姜维。
这个黄浩擅长权力和阿谀奉承,打压同僚,排除异己。他身上充满了不好的品质。
(黄浩图片)
《晋书》:宦官黄浩专专权势,群臣皆随从,唯独受不苦,故屡受谴责。
黄皓是刘禅的宠臣,是蜀汉朝廷中的权臣,权力相当巨大。
群臣见黄皓得势,不敢忤逆,纷纷归附于他,甘为黄皓的鹰犬。只有陈寿把黄皓当成一双破鞋一样,根本就不想见到他。
陈寿不喜欢黄皓。他所接受的教育让他不会做出这种违背他性格的事情。
如果领导说话的时候你打断,领导夹菜的时候你翻桌子,领导讲笑话的时候你不高兴,你陈寿在法庭上就干不好。
朝堂上表现不好也没关系,这群蜀汉同僚也喜欢落井下石。
在他们看来,陈寿不肯参与腐败,并不是清正廉洁、无所畏惧的表现,而是名誉和声誉的表现。他们讨厌陈寿,讨厌陈寿,时不时就想穿上陈寿的鞋子。
《晋书》:我父亲丧亲,我又病了,就把我的丫鬟丸给了她,客人来见她,乡党就认为她有贬义。
恰逢陈寿父亲去世,亲人也相继去世。陈寿遭遇如此灾难,病重。守丧期间,他焦急万分,无法下床。
(陈寿图片)
陈寿得病体弱,家里又没有亲人,只好让丫鬟照顾他的饮食起居,同时又一日三餐给他上药。
结果这一幕正好被不怀好意的同事看到了。
这些人见状,立即议论起来,说陈寿,你心太大了。就连你尊敬的父亲也死了。你还和你的婢女调情,你还让你的婢女给你下药。你还有道德吗?你还有道德吗?没有良心吗?
沉默是最高形式的蔑视。陈寿没有理会他们,因为这一刻陈寿发现,他虽然和他们是同朝的官员,但他和他们从来就不是一个世界的。
我病得很厉害,连起身都起不来。我不会让我的女仆给我喂药。我怎么能请你喂我呢?您真的可以站立和说话,背部不会疼痛。
不过,对于陈寿来说,与这群人争论是没有意义的,因为不久之后,景耀六年,即公元263年,蜀汉王朝就灭亡了。
蜀汉灭亡后,陈寿投奔魏国。不过,他在魏国的仕途也不是很顺利。
陈寿不是一个纯粹的文化人,但他也不是一个纯粹的政治家。当时,魏、吴两国内部矛盾频发,今日上台下台的情况并不少见。
(目前情况比较混乱)
如果你想脚踏实地地工作,你可能会卷入政党纠纷。如果你努力取得进步,你的同事就会嫉妒你,时不时地给你设置绊脚石。
你如履薄冰,在政坛上行走得清白自足,有人污蔑你冒充白莲花。你不想得罪别人,但如果你受不了,别人就会得罪你。
这个世界上的生活有时很困难。
你陈寿读了半生圣书,但圣书不能当饭吃。只要活着一天,就必须吃、喝、排便一天。
学者有远大的志向和梦想。如果你不愿意种地,不愿意耕种,不愿意努力工作,那你还怎么活呢?
兜兜转转了半天,终于当官了,但是当官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。
同僚有好有坏,有正直的官员和奸臣。不想做奸臣,就必须立志做有德有德的清官。
但清官如何对付奸臣呢?
奸臣不好,清官更不如。奸臣是奸臣,清官比他们还不如。
然而这一切,陈寿却做不到。像他这种气质的人,根本不适合住在这里。
起初他在蜀国做事,蜀国灭亡后,他又到魏国做事。晋取代魏后,再次出任金国大臣。
连更迭,官衔降降。最终,他连连被贬,不得不退休回到家乡。
陈寿的内心一定是十分煎熬的,才能意气风发地投身到时代的浪潮中,然后两鬓斑白地退出历史舞台。
(写书)
但这一直是几十年来的梦想。这辈子,总得留下一些东西吧?
于是,陈寿在家潜心创作,写下了《三国志》。
作为《二十四史》之一,《三国志》是其中最特别的一个。
书中没有记载诸侯的“表”,也没有记录将军的“行”,更没有记载任何作为历史补充的“志向”。
这段从东汉末年到西晋统一的漫长历史,在陈寿的笔下,既没有《史记》那么厚重,也没有那么严肃,但却有一种中国文人特有的情感。魏晋时期。
在书中,我们可以看到那个在南阳打拼的年轻人。徐州被围时,一个只有几千兵马的将领敢冒着生命危险去营救陶谦。从那时起,他就发愿要帮助他。
我们看到了江南水乡的温馨,看到了弹琴错曲的美女,只为了遇见懂音乐的周郎。
我们也可以看到,怀揣着未竟的抱负、志向天下的曹操正在逼近。我们可以看到夷陵的火光,映照着绝世天才的瘦脸。
是的,这不仅仅是历史,也是陈寿对后半生的回顾。
陈寿写这本书的时候,西晋有个作家叫夏侯瞻,他也在写一本史书,叫《汉书》。
当同事发表新作时,夏侯瞻立即前往陈寿家阅读。结果就是他不看也不知道。当他读到它时,他感到震惊。 30,000 人被毁。
(夏侯展图片)
因为夏侯瞻发现陈寿的文笔真的很好。不管他怎么写,恐怕都是徒劳。人与人攀比会导致死亡,物与物攀比则必须被丢弃。与其自己写,让陈寿较量,被人嘲笑,还不如自己大方一些。还不如烧了它好。
《魏书》 该书完成后,陈寿名声大噪。西晋朝廷知道民间有这样的能人,立即授予陈寿太子妃的职位,也就是太子宫里的侍从。然而,陈寿并没有去上班。
陈哥很恼火。陈哥有点累了。
如今的陈寿,已经不再是当年的陈寿了。多年的环境和改革让他明白,人生不只是当官,也不只是当国王或失败者。漫长的岁月里,一定不止这些。更重要的事情。
他现在还找不到,但他知道历史悠久,总会有人找到的。
正如他在《三国志》 中写道:
福是时时来的,祸是渐渐来的。虽然死之日仍是生之年。
生活安宁,无忧无虑,是一件幸事。用树得鱼,烧水制冰。
是啊,人生总是充满福祸,难以预料,名利又有什么大不了的呢?
不想要的烦恼越来越多,想要的幸福却越来越少。
活着还不如不求什么,因为平凡和幸福也许才是最珍贵的东西。
当我死的时候,我的生活才刚刚开始。当我活着的时候,我不惧怕死亡。
版权声明:本文转载自今日头条。版权归作者所有。如有侵权,请联系本站编辑删除。
标题:二十四史中最特殊的一部史书,是三国异类陈寿写的《三国志》
链接:https://www.zhangqiushi.com/news/xydt/11662.html
版权:文章转载自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!